2. 马原复习论述题
论述题 (250字左右)
1.如何认识和把握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特点)?
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 20 世纪 70 年代
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页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
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
化的迅速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
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
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
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
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
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国际生产的
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质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各国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阶段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比如一些已经取
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 如朝鲜,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还比较落
后。而一些国家的生产力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水平。 各国需要根据自身国家的生产
力,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我们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比如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和中国就大有不同。 因为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时间内经
历了不同的巨变, 这些巨变不光会改变政局, 还会改变人民的想法。 也就是说各
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 , 决定了他们必须从自
己的实际出发 , 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不能按照苏联的模
式来建设,而苏联也不能按照中国的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与其说是一
颗果实,不如说是一颗种子,不能直接享用,只有把它种在国土之中,才能成为
国家的一部分,在国土中诞生的果实才是最适合自己国家的。
时代和时间的不断发展 , 也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
时代的发展, 不如说是科技的发展。 科技就是引领时代的旗帜。 就比如现在的信
息时代,就是由计算机引领的。而不同的国家,时代的发展也不同。随着时代的
发展,实践的结果也不同, 这就导致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 根据实践来制定道
路,才是上上策。
总而言之,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实践可以证明,社会主义,不是让我们去单一的坚持一个模式,而是要从实
践中找到最适合的模式。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 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社会主义。 建设成功的社会主义, 不
但是对自己国家的肯定,也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肯定。
3.如何认识和把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
经济失调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失衡
福利危险增加
债务负担沉重
政治体制“失灵”
西式选举往往难以选贤
政党利益可以凌驾与国家利益之上
“民主陷阱”会阻碍国家治理
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社会极端思潮抬头
社会流动性退化
社会矛盾激化
4.如何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与封建社会相比, 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 性: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 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 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 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 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促进了社会进步。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与社会化生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决定了它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 提供着最重要的物质准备即生产走 向最全面的社会化; 提供着社会化管理机构的准备即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 提供着资本变为 社会财产的过渡点即股份公司和垄断资本。 但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却是一个漫长的曲 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 本主义的长期性; 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能力尚未穷尽, 当代资本主义暂时不会退出历史 的舞台; 庞大的世界体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逐步的、 复杂的过程; 社 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 最终,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当代资本 主义的历史走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5.如何评价社会主义中的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苏联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根本性质的层次,即它是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这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层次,即它们在苏联条件下是怎么实现的.综合起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本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苏联演变的症结不在于社会主义模式是否有失误和弊病,而在于苏联共产党自身没有正确对待这些失误与弊病
6.结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历程,谈谈在对未来理想社会主义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本质区别
答: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土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白觉运用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1.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股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洋尽地描绘过理想杜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基据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息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f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异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组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日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她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 2. 在创析资本主义社会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关夹社会的理论主费是在运用辩让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探索整个人类社会和资太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易,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丁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立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捕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盯道过深入剖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兴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两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空想社会主义着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自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员和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丸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提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上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3. 立足于提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而不数详尽的细节描绘 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实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席,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左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1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赞成对未来礼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地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方案。恩格斯认为,在新社会没有成为现实而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F洋细地设计未来蓝图,其结昊只能足越足制定得详细周密,就越足要陷入纯粹的幻想经典作家们论述表明,我们不可能乜不必要对造远的未来作具体的没想和措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
7.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拒绝全球化,对此你如何认识.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
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进而控制一些
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我国可以利用这
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可以通过吸引
外资,扩大就业; 也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组建大型跨
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既要分享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又要防范
来自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既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此,
提出以下三点对策思路:
首先,正确处理国内制度建设与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其次,强化政府在经济全球化风险防范中的职责。必须加强政府对国内经济
的宏观调控能力。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这对于化解和防范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总之 ,我们要扬长避短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因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
8.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相互对立
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 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9.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这是革命导师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开放性这个问题,经典作家、革命导师和政治领袖们做了很多论述。
科学社会主义反对任何狭隘性和封闭性,勇于批判地继承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其他阶级的学说和不同的学派,从不采取宗派主义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批判的继承和吸取各个学派、学说中一切有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容,修正个别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绝不是凝固不变的学说。
从理论成果上讲,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的发展。
蒄这些历史事实都充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固定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正是由于它能与时俱进,所以才能使自身永葆青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状态,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的区别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财富是按需分配的,即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依照自己的需求索取。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几乎所有的公民都具有很高的素质。我国古代设想的“大同”社会就与共产主义社会有一定相似之处。
当前,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时间的判断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已经是一个相当长远的目标了。
至于共产主义,说句实话,那是遥遥无期,现在只能作为遥远的梦想,而非目标。
而我们的现实呢,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要真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一定的难度,何况共产主义。
11.如何认识?---(材料: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资源的配置,有人因此认为只要利用价值规律就能自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12:苏联解体留给社会主义国家和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哪些深刻教训?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必须发展生产力,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13.有人认为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以避免,是否赞成?为什么?
认同此观点。 1.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期就要爆发的生产 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 --------生产相对过剩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 现两个方面: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
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使社会各生产部门比例的不协调。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运
动中的经常现象。严重比例失调是引起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在追逐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所有资本家都拼命发展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
削,结果是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商品卖不出
去,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资本主义无法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也就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
根源。因而经济危机总是周期地爆发 。
所以,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14.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世界各
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其主要根据:一是促使
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全球化所具
有的诸多因素 ,如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 ,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 ,经济贸易
的自由化趋向,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 ,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是经济全球化
把世界各国经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但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主
导地位 ,当今世界市场通行的“惯例” ,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游戏规则”也基本上是由它们确
定的 ,反映了它们的利益和要求;三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从
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其他国家 ,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则要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 .简而言之 ,经
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所主导和推动的 ,资本主义也正在利用全球化的条件 ,进行新一轮对外
扩张。
应该承认 ,当今的全球化 ,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 ,起主导作用 .由于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是不能分开的 ,当西方国家以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时 ,也必然
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张到全球 .实际上 ,资本主义自从诞生以来 ,就不断向全世界扩张 ,它的
最终目的是把全球资本主义化 ,或以资本主义统治全世界 .资产阶级的这种奢望和这个目标 ,
到今天没有放弃 ,相反 ,它们正在利用它们高水平的科学和生产力 ,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
件,以更大的努力促其实现 ,这集中表现在美国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它所宣扬的“全球主义”
上,对此 ,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过程 ,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 但现实中经济全球化是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的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当然社 会主义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中 ,虽不占主导地位 ,但也有一定的、 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也不能忽 视的 .因此 ,我们不应当把当今的全球化 ,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美国化 ,而是资本主义占 主导地位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 ,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 主要表现是: 其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 ,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 , 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 ,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 导能力、 社会设施、 政策体系、 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 , 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 .经济全球 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 ,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 来严重的影响
15.东欧剧变瓦解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制度所受到的最严重的挫折,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的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了教训,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更改人民生活水平,只能是思路一条.--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的叙述论断的深刻含义.
Last updated